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| 无障碍阅读
开云网页版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工作动态

都市田园“多元”表达,让乡村“和美”可感可触
  文章来源:龙虎网  发布时间:2024-09-30 09:37  阅读次数:显示稿件总访问量

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: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。”十三年来,南京乡村经历四次迭代蝶变。从守好美丽生态到激活美丽经济,从发展优势产业到打造特色乡村,从“一枝独秀”各美其美到“连线扩面”美美与共,探索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。今年,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村工作的重点,南京“南北田园、中部都市、拥江发展、城乡融合”的空间结构也正加快形成,乡村承载的价值更加丰富。

浦口区永宁街道青山渔村

打造“城市花园”,解锁乡村“N种玩法”

一大清早,家住建邺区的吴艳丽驱车40公里前往鲜花盛开的美丽乡村江宁观音殿。在乡村,她早早发现了创业机遇,开了一间自己的咖啡厅。“一年四季都是不同的花期和美景,有向上的生命力,在风景里赚钱,你说美不美?”

走进观音殿,整洁平坦的阡陌蜿蜒入户,烂漫的花海、斑驳的树影间掩映白墙黛瓦。坐拥自然美景,在村里喝一杯咖啡成了年轻人的时尚之选。如今的江宁,散落田间的“村咖”达到了50余家,许多“网红店”成了城市居民“总要来一次乡村”的新理由。

“村咖”的吸引力,不在“咖”,而在“村”。自2011年村庄环境“六整治六提升”开展以来,南京全域6800多个村庄全面完成整治。在此基础上,南京市接续推进人居环境提档升级,优先在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沿线、乡村重点旅游景区(景点)以及美丽乡村集聚区周边布局建设市级美丽乡村和民宿村,从“一处美”迈向“处处美”。

江宁区秣陵街道观音殿

如今的南京乡村,不仅有“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”的山水诗意与田园风光,村咖、民宿、露营、徒步……各种“玩头”“花样”也逐渐被开发。以“宿”为例,全市400余家特色民宿不断丰富体验业态,打造更多“民宿+”组合产品,烘焙、油画、非遗手作应有尽有,“金陵美宿”已成为南京乡村旅游的一大“金字招牌”。

在乡村,还有没有更“深度”的玩法?

今年,“研学”火了。乡村美丽外表下“钻石”般的心,也正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看见:漫步在江宁横山村,以一场红色研学徒步回溯峥嵘岁月,感悟红色精神;在高淳高岗村来一场农耕文化的“深度体验”,做米糕、磨豆浆、研究斗拱文化,体味劳动的辛苦与喜悦;走进溧水石山下村非遗展馆,雨花茶、西宋马灯、石山下特色糕团、麦芽糖等非遗技艺,无不彰显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横山红色寻访亲子研学活动

作为“天下文枢”和“世界文都”的南京,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,乡村印迹与城市文脉互融互通。近年来,南京一体化推进康居乡村、美丽乡村、田园乡村、和美乡村建设,依托“六山一水三分田”的美丽乡村资源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、乡村研学、休闲农业、乡村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,能够更好地满足全体市民多层次、高质量、个性化的需求,不仅拉近了城市与自然的距离,更为现代化都市生活注入一抹乡村之“绿”。

立足“都市田园”,找到致富“N种方法”

秋风起,蟹脚痒。一只又一只饱满的螃蟹走上家家户户的餐桌。高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养蟹有“高”招——投放饵料用无人机、水质监测有智能设备……螃蟹住进了“科技公寓”,蟹农的负担越来越小,螃蟹的体格越来越壮。

高淳蟹塘

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南京农业鲜明的特色定位。近年来,南京市大力推进农业主导产业“强链、补链、延链”行动,持续推动优质稻米、多功能油菜、绿色蔬菜、现代茶、都市花卉、精品蟹虾、特色鱼、南京鸭等八条特色产业链高质量发展,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,以链式思维不断驱动都市现代农业提档升级、质效齐增。全市34家涉农高校院所和国家农高区、国家农创中心等“国字号”平台载体为乡村“赋能”,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装备、新模式“四新”成果 115 项,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%。

这个夏天,浦口区星甸街道胡守兴家庭农场的客人真不少。“老胡的瓜,又大又甜!”有着30多年耕种经验的胡守兴,是远近闻名的西瓜种植大户,如今他成了30多名农场主的领头人,用技术带大家“共富”。
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,完善农业经营体系。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,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,促进农民合作经营。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,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。

近年来,南京市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年提振行动,有力地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促进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截至2024年9月,全市累计培育年销售额超50万元的家庭农场2065家,提供就业岗位超1.5万个,受雇农民年增收4万元以上;超千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,农民合作社入社成员近25万人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农业农村工作,说一千、道一万,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。”“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“三农”工作的中心任务,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。”

看今日乡村,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多,越来越宽。

2024年5月,南京市首批“莱斯乡村共享小院”上线发布仪式在江宁区汤山街道龙尚村举办,龙尚村成为首批6个试点村之一,现场推出21个“共享小院”。今年9月,该村已签约13处,涉及总建筑面积达3500平方米,涵盖了生态科技馆、AI运营办公、园林设计、特色餐饮茶咖、公司乡村家园、自住小院等多种使用方式。

江宁区汤山街道龙尚村 摄:黄颖

共享的不仅是村民的“小院”,也是实打实的经济效益。截至2024年9月,“共享小院”模式助力村民年增租金47.2万元,带动集体资产年增租赁收入55.64万元。此外,越来越多“新村民”的到来,为乡村发展解锁更多可能。

守护“共享家园”,探索难题“N种解法”

“这条路好走,从村里直接通到田里。” “以后再也不用‘晴天一身土、雨天一身泥’了!”……这段对话发生在六合区东王村上赵组。早年“户户通”政策尚未落地时,村中道路硬化率低下,狭窄坎坷的“土巴路”,给村民的日常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。

三年前,南京市根据中央“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,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”部署,安排驻村第一书记挂钩东王村,以党建为引领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与干部人才支持。

驻村“第一书记”来到东王村,迅速牵线市、区交通部门来到村庄现场会办,通过“乡村+部门”“乡村+企业”“乡村+校园”的党组织“四方共建平台”,最终解决了群众出行“最后一百米”的难题。

城不离乡,乡不离城,一体发展,共生共荣。“善制”促“善治”的生动范例,同样在江宁区秣陵街道殷巷新寓发生。作为总人口数超3万人的城乡接合部区域,建设早、人口多、人流量大、诉求矛盾复杂等现实情况,让殷巷新寓成为江宁区基层治理最难啃的“硬骨头”。

2023年,秣陵街道依托江宁区“大党委”工作机制,建立“功能型党支部”,通过社区党委领导、小区党支部牵头,党员中心户(楼栋长)带头,居民参与的共治模式。如今,“有事一起上”的理念在小区中成为了居民们心照不宣的共识。

创新乡村治理体系,走乡村善治之路。一直以来,南京市坚持党建引领,将示范创建与典型引领相结合,围绕“自治、法治、德治、善治”的“四治融合”持续发力,以自治增活力、以法治强保障、以德治扬正气、以智治提效能,全面推行文明诚信积分制、小微权力清单制,鼓励示范单位积极创新、大胆实践,构建科学完善的基层综合治理体系。

2024年1月,市委农办、市农业农村局正式印发《南京市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实施办法》,进一步明确了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目标、建设要求、建设程序和评价指标。

回望南京都市田园的发展之路,步步踏石留印。

2011年,启动“康居乡村”建设,率先开展村庄环境“六整治六提升”,破解乡村“生态难题”,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“根基”。

2013年,推进“美丽乡村”建设,按照“五美”标准,对所有规划发展村进行高质量综合性打造,提升乡村美丽“附加值”,促进产业“造血”。

2017年,在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的带领下开展“特色田园乡村建设”,发掘乡村多元价值,实现乡村由表及里、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,塑造乡村独特“性格”。

2023年,积极探索“和美乡村”建设新实践,以片区规划建设突出和美乡村主题定位和特色塑造,聚焦“农民共富之‘和’”“乡风文明之‘和’”“治理效能之‘和’”三大方面,深化乡村文明“内涵”。

乡村振兴是一场长跑,更是一场接力跑。基于时代视角发掘乡村价值,乡村之美常看常新。如今,新时代南京乡村经历了四次迭代蝶变,仍未停下脚步。